参考消息网12月30日报道 拉美社12月25日播发题为《2024年中国与中东:外交与和平承诺》的报道,记者是伊萨乌拉-迭斯·米连。文章摘编如下:
2024年,中国与中东的关系继续在相互尊重和寻求和平解决地区冲突的外交方针下向前发展。加沙冲突、以色列袭击、叙利亚危机、巴勒斯坦各派别之间的和解以及黎巴嫩局势,一直是中国政府外交议程上的关键问题。中国在加沙冲突问题上立场坚定,强调坚决维护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呼吁全面、公正、持久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自冲突升级以来,中国一直谴责针对平民的无差别袭击,并敦促国际社会采取果断行动结束暴力。中国认为,只有通过全面的政治解决方案,尊重巴勒斯坦人的权利并确保该地区各国的安全,才能实现持久的和平。中国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根本出路是坚持政治解决,恢复对话谈判。暴力换不来安全,武力打不出和平。
“两国方案”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完全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这一直是中国中东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则之一。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逻辑一以贯之,那就是捍卫人道与和平,秉持公道和正义。解决巴以冲突事关历史正义,是中东稳定的重要根基。2024年,中国在多个场合对以色列的政策提出质疑,特别是其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和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扩建定居点等行径。中国还对以色列的占领政策和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表示关切,强调这些行为违反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2024年,中国还积极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各派别的和解。中国主动提出进行斡旋,努力促使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等多个巴勒斯坦政治派别达成和解,以便采取统一的、更具实质性的立场。
中国认为,巴勒斯坦内部分裂一直是和平进程取得进展的障碍之一。这一立场凸显这个亚洲巨人对巴勒斯坦政治稳定的承诺,这是任何持久解决冲突方案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关于叙利亚局势,中国始终坚持尊重该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
中国一直批评外国干涉叙利亚冲突,并强调危机的解决必须在没有外部干涉的情况下进行。中国曾多次重申支持叙利亚的重建努力,并谴责西方国家的单边制裁。中国呼吁国际社会要切实维护叙利亚的独立、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支持按照“叙人主导、叙人所有”原则推进国内政治进程,通过包容性对话找到重建国家方案。
在黎巴嫩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尊重该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中国还为其提供人道主义和技术援助,尤其是在2020年8月4日贝鲁特发生港口区爆炸事件之后。
中国还支持黎巴嫩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项目,促进双方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能源等关键领域的合作。
面对以色列-真主党冲突的挑战,北京关注黎巴嫩南部边境的安全与稳定,敦促各方避免冲突升级,尊重联合国有关决议。至于最新的事态发展,北京呼吁各方遵守停火协议,寻求外交解决方案,以防止冲突升级进一步影响该地区。
中国继续在中东地区扮演重要角色,这不仅体现在双边关系上,还体现在对该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承诺上。中国正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中国的做法基于对地区国家主权的尊重和对更公平、更公正国际秩序的支持。
与此同时,2024年,中国与伊朗、沙特阿拉伯、黎巴嫩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的外交关系继续保持稳固态势。中国寻求深化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作为其多元化战略的一部分,并增强其全球影响力。(编译/刘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