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营经济“二次创业”大有可为

2025-03-10

5c1d6e324c34a83da2d1ab3a4363296.png

民营经济始终是一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扎扎实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政策信号。

作为工业大省,山东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与粤苏浙等地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深厚的产业积淀、完备的工业体系与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二次创业的战略支点。以制度创新破解路径依赖,抓好产业转型、重构有利时机、激活内生发展动力,以开放视野深耕主业,是开创山东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的关键。

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构建服务即治理的新思维。有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稳健托底,企业发展就能更轻快地拾级而上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军表示,从放管服改革到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山东需要进一步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打破隐性壁垒,建立民营企业家参与政策制定的常态化机制,将企业痛点转化为改革靶点;完善政策计算器智能匹配系统,让惠企政策从文件库直达生产线;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行沙盒监管,为创新预留容错空间。

纺织机械的轰鸣声里,数字化转型正催生柔性制造新模式;广袤的田野上,智慧农业改写着面朝黄土的传统故事……“产业转型的密码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这当中有许多民营企业可以大展身手的舞台。王军提到,鲁西化工向新材料领域的延伸、魏桥创业向高端铝材的突破,都在诠释老树新枝的辩证法,传统产业中的民营企业通过智改数转完全可以站上价值链顶端;这个过程,需要学习借鉴潍坊动力装备产业集群等先进集群的经验,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构建链主企业+科研院所+创投基金的创新联合体,让工匠精神与数字时代的创新基因更深度地融合。

青岛征和工业三十载精研链传动技术,终成全球车辆链系统冠军;烟台艾睿光电十年磨一剑,红外热成像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在王军看来,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专注主业、艰苦奋斗,而专注主业的定力既要求企业家视野开阔,具备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也需要各方培土固根、浇水施肥,努力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对此,应建立隐形冠军培育库,实施企业家代际传承薪火计划,设立主业深耕税收返还机制,帮助企业将专精特新的深度转化为产业话语权的高度。(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