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乌最新经济合作情况

2024-07-26

PART 01

乌克兰产业情况

乌克兰经济按区域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经济区,即顿涅茨克-第聂伯经济区、中西部经济区和南方经济区。顿涅茨克-第聂伯经济区主要集中了采矿、冶金、化工和重工业等大型企业;中西部经济区以加工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为主;南方经济区则以造船、港务运输和休闲旅游业为特点。从经济结构看,乌克兰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缺乏油气资源,经济严重依赖外部资金、外部市场和进口能源。

image.png

乌克兰部分园区分布图

乌克兰的产业主要包括农业种植业、钢铁业、军工、IT业等。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盟、中国、俄罗斯等。油气资源是主要进口商品,依赖从欧洲反向进口俄罗斯的能源,价格偏高且受制于外国。
在工业领域,乌克兰相关产业技术更新较慢,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主导产业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较弱。原苏联时期,乌克兰建立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军工科技实力约占原苏联的四分之一,是原苏联军事工业的重要基地,工业体系以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主。苏联解体之后的第二年,乌克兰的工业增加值大大下降,取而代之的则是服务业的崛起,并延续到了现在。近些年,乌克兰对于服务业的发展较快,占比不断提高,三次产业比例不断优化。

image.png

乌克兰作物种植面积对比

而农业方面,乌克兰也适当重视大力发展日用消费品工业的同时控制农业的产业规模。乌克兰农业主要集中在西部,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乌克兰农业条件良好,有“欧洲粮仓”之称,农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39%,农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10%。不过,乌克兰农业投入不足,仓储和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深加工能力,出口以原料为主,附加值不高。


PART 02

中乌经贸合作情况

在国内局势不稳定的背景下,对外贸易成为乌克兰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突破口和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乌克兰政府在国家经济衰退的时间段,利用外交手段扩大自身的贸易额,将GDP恢复到原先的发展轨道上,而作为乌克兰“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01
中乌贸易情况

中国和乌克兰两国在经贸领域各具优势,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2021年,中国乌克兰贸易额为193.05亿美元,同比2020年增加44.26亿美元,增幅29.7%;其中对乌克兰出口94.06亿美元,同比增长36.8%;自乌克兰进口98.99亿美元,同比增加23.7%。
image.png

中国和乌克兰的贸易往来情况


从商品类别上看,中国前三大类自乌克兰进口商品依次(货值)为:铁矿石,36.8亿美元;玉米,23.5亿美元;大麦,9.16亿美元。中国对乌克兰出口最大的项目,则是三轮车、踏板车、踏板汽车及类似装置,总金额为3.39亿美元;其它如电话机、杀虫剂、自动数据处理机、灯具等各类五金、机械、电子、箱包、服装、日用品等轻工业品。

02
中国对乌克兰的投资情况

2019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9 年,中国对乌克兰直接投资流量为 5332 万美元。截至 2019 年末,中国对乌克兰直接投资存量为 15803 万美元。

image.png

2014—2019年中国对乌克兰

直接投资流量与存量


近年来,中国对乌克兰投资领域逐步拓宽,主要集中在农业、制造业、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通信等领域。在乌克兰主要中资企业有中国建材、中国成套、中国港湾、中工国际工程、中国路桥、中国电建、中国水电、中粮、三一重装、吉利汽车、信威集团、华为、中兴、联想、TP-Link 等。


PART 03

中乌人才科技合作情况

中乌两国在科技领域互补性强,建交以来一直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在中乌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协调推动下,两国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在联合研发、科研设施共享、人员交流、信息交换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01
中乌人才交流情况

中乌两国非常重视两国间的教育交流,先后签署了互相承认学历,互派学生一系列教育合作协议。据了解,目前中国在乌克兰的留学生人数已超过1万人,分布在多所乌克兰高校中。

image.png

在乌克兰留学的学生国籍分布

常驻中国的乌克兰籍专家,据称最开始有200多人,国家将他们安排在气候与乌克兰相似的陕西,参与航空等军工项目。前些年,中国更是从乌克兰累计引进了数千名各领域技术人才,其中包括参与过安-124和安-225大型运输机设计的瓦西里·津琴科,高能束制造技术专家弗拉基米尔·科瓦连科,新材料技术专家沃洛德梅尔·奥坚科等重要技术专家。

02
中乌科技合作


围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计划,两国科技合作方式日益多样化,由传统的单一项目合作逐步转向开展联合研发、共建高新技术企业和联合研发中心等。合作领域涉及焊接技术、航空航天、船舶海洋、材料科学、能源环保、电子机械、医疗健康和农业食品等。
自2002年第一个中乌高科技合作园成立后,双方陆续共建多个研究中心与科技园,主要包括中国一乌克兰焊接中心(2003) 、中乌科技园(2011) 、中乌船舶与海洋工程跨国技术转移中心(2012) 、中乌科技合作中心(2016)、尤利亚医药研发中心(2017)、中乌联合食品实验室、超硬材料联合实验室及电子联合实验室(2018)、中乌国际(黄埔)创新研究院(2020) 、中国一乌克兰联合创新合作平台( 2020)。


山东省欧亚企业交流协作中心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资源,建立了山东省境内外合作的新模式。作为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国内、国际产能合作,专业培训,精准对接,助推行业、企业“走出去”,并将继续为省内企业提供境内外展览展示,人才与技术培训、境外项目推荐分析、前期对接、出访实地考察洽谈、国际贸易和投资、政策支持、人才引进、法律咨询、融资并购、通关物流、手续办理等全方位的咨询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