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概况
宏观经济
大湾区(香港)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广东省的9座城市,蕴藏着庞大的经济潜力。据《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报告:韧性与机遇》显示,2021年大湾区GDP约为1.9万亿美元,足以进入世界大型经济体行列。过去10年,大湾区GDP同比增速基本维持在7%左右,而且增长势头可能会更强劲,基于该调查对未来的数据预测,2027年大湾区GDP将有望增长至2.8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
(一)货物贸易
2021 年,香港货物贸易总额达 102684.48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5187.06亿元),前五位主要进出口商品为电动机械、仪器和用具及零件,通信、录音及音响设备和仪器,办公室机器和自动资料处理仪器,杂项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香港的货物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前五大出口目的地分别是中国内地、美国、中国台湾、印度和日本,前五大进口来源地分别是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和日本。
(二)服务贸易
香港是全球自由贸易港和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服务贸易发达。2021 年服务进出口回升至 4795.67 亿港元和 5966.99 亿港元,同比增加 12.5% 和 15%。分行业看,运输服务和金融服务是香港最大的两个服务出口行业,运输服务、制造服务、金融服务是香港最大的三个服务进口行业。
2017-2021香港进出口贸易情况
产业情况
(一)产业结构
1.制造业: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香港的制造业逐步把劳工密集的生产工序迁移至内地或亚太区其他生产成本较低的地方,同时投放更多资源在高科技和高增值的活动上。2021 年,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 1.0%。截至 2022 年第三季度,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 2.1%。香港的制造业机构以中小企业为主。
2. 服务业:
香港服务业在过去数十年来蓬勃发展,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2021 年,服务业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93.6%。截至 2022 年第三季度,88.3% 的就业人士从事服务业。
(二)经济园区
香港的经济园区以科技园区为主,一般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主要包括香港科技园、数码港和新田科技城。
1.香港科技园
香港科技园运作香港科学园、工业邨等多个项目,支持五个主要科研领域的发展:电子、信息科技及电讯、精密工程、生物科技、绿色科技。超过 950 家科技企业的逾 13500 名人士在科学园内工作,其中超过 9300 名为科研人才,来自 24 个国家及地区的创科人才汇聚园区,共培育出商汤科技和 Lalamove 两家独角兽企业。
2.数码港
数码港作为一个云集科技与数码内容业务租户的数码科技枢纽,有大约 1650 家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包括微软、联想集团、众安国际等科技企业。数码港拥有全港最大的金融科技社群,有超过 350 家金融科技公司,涵盖个人理财、支付系统和保险科技等业务。
3.新田科技城
新田科技城是港深紧密互动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 2021 年《施政报告》的设想,新田科技城将被建设成为香港硅谷。整个新田科技城约占地 1100公顷,可提供 45500 至 47500 个住宅单位,并可容纳 148000 个创科产业职位,形成研发、生产及投融资服务完整的创科产业生态系统。
香港吸收外资情况
香港是国际商业及贸易枢纽,拥有多方面优势,包括公平的竞争环境、优良的法治、简单税制及低税率、资金资讯自由流通、高效市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际级商业基建等。依照基本法,香港是一个单独关税区,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和贸易协议。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亦受惠于内地推行的经济深化改革,“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香港的竞争力长期位居各大国际机构前列,综合竞争优势突出。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的数据,截至 2021 年底,香港外来直接投资总存量(即香港直接投资负债)为168262亿港元,同比增加 5.9%。分区域看,2021 年内地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来直接投资最主要的来源地,达 3516 亿港元。按投资流向分,2021 年香港吸收的外资中,主要投向如下行业:投资及控股、地产、专业及商用服务(69.2%),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12.6%),银行(5.7%),保险(5.7%)。
二、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合作
贸易往来
香港是内地重要的贸易伙伴。香港是内地继东盟、欧盟、美国、金砖国家、日本和韩国之后的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继美国、欧盟、东盟之后的第四大出口市场。
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进口和出口市场。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1 年内地与香港进出口贸易额为 3603.3 亿美元。其中,内地自香港进口 97 亿美元,同比增长38.9%;内地向香港出口 3506.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6%。

2017—2021年内地与香港贸易进出口情况
内地对香港的投资概况
根据《2021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21 年内地对香港直接投资流量为1011.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5%。截至 2021年底,内地对香港直接投资存量为 15496.6亿美元,占对亚洲直接投资的 87.45%,位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首位。
行业分布。中国内地在香港投资的行业范围较广,主要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制造业、房地产业、采矿业等。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7.3%)、批发和零售业(16.0%)、金融业(12.0%) 是内地对香港投资的前三大行业。
三、优惠政策
自由港优惠政策
香港是全球自由贸易港。对货物进口实施零关税,无保护本地产业发展的非关税壁垒。进出口程序简便,有利于企业和公司营运。在遵守香港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政府不干预外来或本地投资者从事任何合法行业以及经营活动。自由港政策确保了货物自由流动,为香港贸易及物流业提供了强力支撑,使香港作为国际商贸中心和物流枢纽的地位更加稳固。
青年发展基金
2015 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拨款 3 亿港元成立“青年发展基金”协助青年创业,以资金配对的形式,支持非政府机构协助青年人创业。2019 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体验资助计划”。
香港非政府机构为本地青年提供创业支援和孵化服务,每个服务项目每年最多可获 100 万港元资助,资助期最多 3 年。资助的配对资金配对比例为 3 ∶ 1,每个申请机构最多可获 450 万港元政府资助,以及由配对机构提供的 150 万港元资金。每个创业团队最多可获 60 万港元资本资助,其中 45万港元来自政府,15 万港元来自配对机构。
优化基金政策 香港政府此前就为中小企业拓展市场推出了“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BUD专项基金)和“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并且不断检视措施成效并进行优化。目前实行的基金优化措施于去年11月推出,“BUD专项基金”下每间企业累计资助上限增至700万港元,获批项目上限也增至70个;“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下每间企业的累计资助上限已提高至100万港元,基金扩大资助范围至涵盖以“本地市场”为目标及具规模的展览会和网上展览会,并放宽只限中小企业申请的要求。